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林博文專欄-中情局的帝國寫作坊

 美國中情局總部。(CFP資料照片)
 美國中情局總部。(CFP資料照片)
惡名昭彰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冷戰時代除了在伊朗、瓜地馬拉、剛果、越南和其他各地製造兵變,同時亦花了不少美金設立外圍組織,滲透海內外學術、教育與文化機構,宣揚美國文化與美國價值。詩人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聶華苓於1967年成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時,中情局的外圍組織法飛爾德(Farfield)基金會,即向他們提供一筆成立經費。中情局的另一個外圍組織亞洲基金會亦給了不少錢。
冷戰時代 宣揚美國價值
1991年在芝加哥機場等飛機準備去東歐訪問時,82歲的詩人安格爾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他從1941年開始擔任愛荷華大學作家寫作坊主任,一直做到1965年。曾在《自由中國》半月刊當文藝編輯並執教台大文學院的聶華苓(1925年生),1964年到愛荷華,1971年和安格爾結婚,夫妻兩人為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付出了極大的心力。這項寫作計畫不僅促成了兩岸三地作家的心靈交流,更推動了世界各地作家一年一度在「玉米之鄉」愛荷華的文化大會師。1976年,安格爾與聶華苓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現任教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學院英文系的艾力克‧賓內特(Eric Bennett),曾在1998至2000年在愛荷華作家寫作坊進修。2007年夏天,賓內特回到愛荷華,以1個月時間從早到晚埋首愛大圖書館研讀40大箱安格爾的檔案與資料,他發現愛荷華作家寫作坊及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這兩個不同的單位和中情局的關係太深了。
於是,他準備寫一本書專門談中情局與愛大這兩個寫作班子的故事,書名就叫《帝國的寫作坊》,打算由愛荷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但遲遲未面世。賓內特今春在水準頗高的《高等教育紀事》刊物上發表一篇長文揭發安格爾和中情局的關係,因雜誌發行不廣,很少人注意到。
賓內特說,早在1960年,安格爾即向洛克菲勒基金會(舊譯羅氏基金會)反映說,蘇聯向海外招收大批年輕學子到莫斯科上大學,免費念書,灌輸意識形態。安格爾認為美國亦應學蘇聯這種作法。洛克菲勒基金會即給安格爾10000美元前往歐亞兩洲訪問,開始招收海外作家到愛荷華作家寫作坊進修。安格爾和聶華苓於1967年想到何不另創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不受愛荷華作家寫作坊(1930年代成立)管轄。中情局外圍組織法飛爾德基金會很爽快地出錢資助這個新的寫作班子,安格爾亦於1969年正式脫離愛荷華作家寫作坊,以全副精力投入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
安格爾聶華苓 超越冷戰
當初中情局要求安格爾在海外找作家時,最好是在右派反共國家(如台灣)邀一批愛批評政府的左翼作家、在左派或共黨當道的國家邀一批右翼作家來美國,讓他們認識美國,不要以為新大陸只有可口可樂和米老鼠。從這個角度來看,即可了解愛荷華的寫作班子為什麼會邀請陳映真、柏楊去美國,並會邀被鬥過好幾次的丁玲訪美。安格爾和聶華苓都是心胸寬大的知識分子,他們擴大邀訪對象,不限左派或右派,只看有沒有料、夠不夠格。中情局絕未想到他們想要對抗共產主義的文化戰爭,竟成了兩岸三地作家團聚、暢飲的天地。安格爾在1968年即曾邀請他的同行、捷克詩人哈維爾到愛荷華,但蘇聯坦克開進布拉格,哈維爾去不成。
中情局最大的外圍組織是「促進文化自由聯合會」(CCF),法飛爾德基金會即受其監督。促進文化自由聯合會在35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出版20種雜誌,常主辦音樂會、展覽和研討會。波士頓交響樂團在50年代常到海外開演奏會,經費即由促進文化自由聯合會所提供。許多名學者和作家參加過一些聯合會主辦的研討會,但他們都不知道中情局出錢。賓內特稱安格爾是個「冷戰鬥士」,又說他年輕時曾相信過共產主義,但從他和聶華苓數十年辛勤耕耘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的成果來看,他們夫妻應被稱為「文化園丁」,有功於思想自由的開拓。
兩岸政府都曾一度不滿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大陸說他們反共,台灣罵他們親共,一個號稱「詩人」的國大代表鍾鼎文甚至誣指寫作計畫的經費來自《花花公子》雜誌,以貶低寫作計畫的價值與純度。安格爾與聶華苓的文化貢獻,早就跨越了冷戰時代!
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