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如果我是大陸人

政治上的切割,讓兩岸從六十多年前的強勢對立,演變到如今意識型態及網路上的各種交鋒。多年的交涉並沒有放棄讓我們改變對方的思想,只是從戰場上的干戈相對到如今言談中的字字珠璣,而多年來深植在我們心中的刻板印象,揮之不去。
隨著政策的改變,兩岸交流被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各種形式舉辦的研討、營隊,不一定能夠改變彼此的看法,但卻真實的加深了彼此的摩擦。各種的限制、抑或是不公平的機制,無形之間,讓我們有了階級的劃分,有了顯而易見的距離。
撕開那層遮羞布吧
如果把那層誰都不願提起的遮羞布撕開,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大陸人,我一定會希望兩岸統一。也許在這樣的情形下,來到台灣念書不會有這麼多限制,不用被當成像想要非法移民的不良公民一樣緊緊相逼得各種審核,才能夠在台灣念書,能夠像許多來到台灣念書的非大陸籍的學生一般,享受全民健保帶來的便利性,而不是看一個小病,卻要花大錢付上醫療費用。在這邊讀四年的學位生,可以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學生一樣,參與學生社團,也許透過選舉、推選等方式公平的競爭學生會會長,為自己的學校盡一份心力,而不會被貼上一個「洗腦台灣人」或是「反攻台灣」的標籤。
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在大陸念書的大陸學生,想要申請到台灣當一名交換學生,我希望我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明明是大陸一流的大學卻只能申請在台灣排名是三流的學校,我們能夠比照從台灣到大陸交換的學生,也許不用到成績非常優秀,卻可以輕易的交換到我們的重點學校念書。如果在大陸念完書後想要再精進自己,跨海申請來台念研究所,不用因為我不是211或985工程重點學校的學生,就被抹滅了四年在大學中揮灑的青春,拒之門外。
近年來大陸學生來台唸書的人數逐年增加,開口說話時,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口音常常會遭到側目,而在一些敏感場合出現時,當面的大聲的或者是竊竊私語的人更是不在少數,進行兩岸交流時,尖銳的問題也不免俗的重覆出現在我們的話題裡,但陸生被扣帽子的事情卻經常占了多數。也許真正讓我們產生距離的不是明面上的政策或是新聞媒體的鼓譟,而是以偏概全的一廂情願。
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大陸人,我會像諸多熱愛台灣的台灣學生一樣,熱愛我的國家,熱愛孕育我生長的土地跟讓我快樂、平安成長的生活環境,同樣像世界上任何一個對自己的國家有認同感的人一樣,對於存在於我腳下每一吋的土地,滿溢感情;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大陸人,不代表我熱愛我的國家的同時,也必須要熱愛我政府的每一政策,或是加諸於我們的限制;更不代表我們認為不能隨心所欲的發表言論、禁止閱讀不同立場的書籍等行為,還聲稱這是一種保護。
愛國不等於愛政府
我們並不會無知的只相信別人灌輸於我們的思想,我們同樣質疑、同樣的追求真理、具判斷力。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大陸人,我會以身為大陸人為榮,但不代表我必須要以大陸政府為榮。
而今天,我是一個台灣人,對於很多台灣同胞對大陸紛紛擾擾的偏見、情緒化的攻擊,早已不像剛開始的錯愕,而是轉為一種麻木,甚至覺得可惜。曾經在大陸生活過一段時間的我,確實認為對岸有很多習慣我無法接受,很多事情難免尷尬,有些細節真的讓人無話可說,但就像我們來到其他國家一樣,我們同樣都會感到衝擊,但同樣在磨合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好奇,還有友善的話語。
善待別人不囿國家
也許是受到選舉時意識形態的影響,又或者是在我們心中隱隱埋藏著抵觸,對於兩岸事務,我們經常跳脫不了情緒化的指控,常常理直氣壯的要求爭取更多的利益,卻又矛盾的對於對岸土地的人民,充滿攻擊。如果今天,我們熱愛的台灣,真的讓我們如此的驕傲,又或者對於我們得自身素質充滿自信,認為自己具備著強勢的條件,又為何不依不饒的要求大陸對我們讓利?
為何我們大聲的訴求兩岸平等對話,面對經濟上的往來時,卻又想要占更多的便宜?願意進行交流,卻又用諸多的限制,讓大陸真正想要透過自由行深度了解台灣的人,幾乎難以達到這些要求。
如果今天,我們真的對自己(台灣)的競爭力充滿自信,又為何用近乎像對待敵人的方式對待大陸,苛刻的一再要求,卻同時也笑容滿面的邀請他們來台呢?善待每一個人,不需在乎他是什麼國家,畢竟,是文明讓我們有差異,而綁住我們的那條無形疆界,從來都不是國家。
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