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蘋中信:十七歲的陰謀(胡晴舫)

 

 
十七歲少女馬拉拉獲頒諾貝爾和平奬,神學士組織發出二次追殺令,將以「閃亮而鋒利的刀子」對付她,巴基斯坦社會擔心國際形象遭到破壞,指控她是假貨,其實是基督教徒,從小在英國曼徹斯特郊區長大,屬於西方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大陰謀的一部分,意在攻擊回教社會,甚至說她根本沒遭槍殺過,一切皆是謊言。

十七歲少年黃之鋒成為此次香港雨傘運動的代表臉孔,中學生率先罷課,促使成年人的占中運動提前啟動,由於黃之鋒思想成熟,意志堅定,論述頭頭是道,不信他背後沒有大人捉刀,四方網民熱心爆料,黃之鋒實際上是美國情報勢力一手栽培的政治新星,美國不但大量撒錢在他與他的家人,還派海軍陸戰隊員去訓練他「孱弱的身子」。
懷疑馬拉拉以及黃之鋒的推論,聚焦他們是十七歲,堅持十七歲不可能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無法明辨是非,一定受了蠱惑、操弄,十七歲只能是大人的棋子。這個論點立基於唯一的假設,僅有成年人才能思考,才有資格做道德判斷。 

孩子也有能力思考

西蒙波娃五歲便自覺自己不是孩子。先不論不過五十年前,很多十七歲已身為人父人母,尤其兩次大戰期間,戰事激烈時,社會塞槍給許許多多十七歲,送他們上戰場,孩子一夜之間全不是孩子了,而必須跟著所謂的成人出生入死,幫成人打成人發動的戰爭。
嘲笑孩子未夠秤,漠視他們的意見,即在挑戰對方仍未達法定年齡,不擁有全部公民權,然而,就算孩子不能投票,他們仍有能力思考,替自己發言,參與社會活動。蘇格蘭公投降低投票年齡到十六歲,便是認知了關於未來這件事,即將繼承社會的孩子最有資格置喙。
就算對方不是孩子,也會有另一套陰謀論興起,準備指控對方的立場,而非立論。馬拉拉主張每個女孩皆有受教育的權利,黃之鋒認為香港需要全民普選,十七歲或七十歲,重點是這個人所傳遞的訊息是否為真。然而,我們活在一個資訊世紀裡,什麼都過度解讀、過度分析,總統的一句話、明星的一件衫、甚至捷運乘客的一個表情,都能引發一長串無窮盡的社會演繹。訊息的原始內容變得無關緊要,而是我們對訊息的後設詮釋,替代了公共對話的本質,而名人文化氾濫,信差的公共形象,摻雜了我們的主觀喜惡,均將影響訊息在我們心中的價值。 

永遠抱持懷疑精神

十七歲跟七十歲一樣平等,七十歲未必沒有純真理想,十七歲未見得就沒有野心算計,不以人廢言,讓訊息自辨真偽。不崇拜英雄,不輕易相信任何機器餵養的資訊,永遠抱持懷疑的精神,固然是現代人的思想羅盤,但,我們之所以嚴格檢驗所有擺在我們面前的故事,僅為了找出真理。或許真理已經不止一種了,然而,人類對真理的追求卻始終如一。 
作家 

《蘋中信》作者群

胡晴舫、王尚智、劉靜怡、謝金河、何飛鵬、張鐵志、殷乃平、劉克襄、呂秋遠、米果、吳惠林、馬維敏 
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