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一國兩制:由區隔性轉為競爭性

快門下的香港:學聯代表與港府官員在談判桌上進行拉鋸戰,示威者與警察在街頭進行拉鋸戰。
近日,大陸官媒見示威者已現疲態,指占中運動「空洞無物」、「已經到了曲終人散、土崩瓦解的地步」、「民主秀難逃爛尾結局」。北京與港府若以此心態與民運人士對談,只怕不易得到解決方案。事實上,從內部看,香港街頭的拉鋸戰雖難罷干休,但所謂「曲終人散、土崩瓦解」之說未必盡然;從外部看,外界皆期待香港問題能以追求和平收場為旨,不要刻意唱衰或真弄到「爛尾結局」,以免使港中關係留下不可彌補的遺憾。
不論此次占中運動的成果如何,但香港的民主動能應已建立,自會在張弛起落中找到歸宿,即使過了「五十年不變」的大限也不可能走回頭路。其實,地球在轉動,「一國兩制」是一個動態過程,從長期看,如今是「區隔的兩制」,未來可能轉為「競爭的兩制」,屆時才是評價「結局」之日。於是,另一個更嚴肅的問題是:再隔五十年,大陸的政治體制仍將是今天的面貌嗎?仍將是一成不變的共黨專政嗎?
因此,就北京的立場言,如何因應「港制」民主走向的「政改」固然棘手,更嚴肅的議題則在「陸制」的一黨專政應不應當也考慮「政改」?亦即,兩制有無可能在一國之中從區隔性轉為競爭性。
北京在一九九七年採「一國兩制」處理香港問題,主要是自知若要治港,則「陸制」不如「港制」。但「陸制」不能用於香港原是政治常識,更嚴肅的問題在「陸制」能否永遠用於大陸也是一個疑問,否則中共領導階層不會常把「亡黨亡國」掛在嘴邊。
「陸制」的天條是「四個堅持」,但實際上已變質為「一個堅持」。一、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加上「中國特色」,已是白馬非馬);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目前已幾成官二代、富二代主政,工農階級又退至邊緣);三、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嗎?);四、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即使已非社會主義、已非無產階級專政、已甩掉了馬列毛,但仍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也就只剩這「一個堅持」。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樣的「一個堅持」,在主觀上要不要再維持五十年?在客觀上能不能再維持五十年?
其實,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政權在廣義的「政改」上已有顯著的努力與成就。例如,電視劇中的鄧小平,以「莫名其妙、豈有此理」批評文革諸事。又如,毛澤東「批孔揚秦」,但習近平頻密表達揚孔尊儒。再如,已罕聞「抓綱治國」(以階級鬥爭為綱)。這些皆可印證,只准姓社不准姓資的「社會主義道路」基本上已不存在;無產階級專政在現實上亦不存在,不再是「綱」;馬列毛也名存實亡。如此,「四個堅持」已去其三,最後的課題是在要不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且並非排除中共統治,而是應當在民主競爭制衡中贏得政權。
中共在三十六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就應予肯定,但隨著中共政權近期在控制上的大幅緊縮,政權的合理性及風險性皆在增加。以中國大陸情勢之複雜,在一定時段中「堅持共產黨領導」或許亦能理解,以利用此一時段蛻去「三個堅持」;但亦應當利用此一「訓政」時段努力累積政經條件,使「堅持共產黨專政」的中共,轉型為「在民主運作中競爭參政」的中共。這當然是一艱鉅工程,但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為不畜,終身不得。
香港此際的政情可以視為大陸政局的縮影。「假普選」顯示北京擔心自己的人透過「真普選」會選不上,因此主張「篩選」。同理,北京擔心在大陸若採行較具民主競爭的政體,會威脅共產黨主政,因此堅持共產黨領導。但是,若缺乏普遍的民主檢驗和支撐,此一路線將使中共愈來愈走向強硬與高壓,從長期看,這在道德上將使政權愈來愈失去包容性、親和力甚至正當性,在現實上亦大大增加治理的風險。
「一個堅持」顯示中共缺乏氣度與自信,北京正為「港制」頭痛,但北京更大的挑戰則在「陸制」的前景如何調整。從最近的跡象看來,北京團隊所表現的「強硬」,例如在香港及台灣問題上,其實是在退縮。若不改變思維與作法,鄧小平「一國兩制」在香港的發展性恐遭摧折,大陸政體的僵固化則難以挽救,這難道不是值得擔憂的「爛尾結局」?

出處: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17431.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