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民主是經濟的驅動程式(蘇紫雲)

泥土不能當飯吃,但可以種出糧食。同樣邏輯來看郭台銘先生說「民主不能當飯吃」,應該加上「但可幫助經濟更加發展」才完整。事實上民主改革不是阻礙,更有助於經濟發展,原因在於符合市場經濟的自由法則。民主改革對經濟發展是真正的「利大於弊」。

威權國家遭遇難題

政治經濟學,不僅肯定民主有助經濟茁壯,也認為經濟發展有助於民主追求,這都是經實證觀察所得出的結論。簡單說,政治的民主,可維持商業秩序的透明及穩定,以及最重要的,減少政府干預,確保公平競爭,這都是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元件。在威權國家的「計劃經濟」,政府成為市場最大CEO,可決定市場樣態、商品生產、供需,以及特定企業生死。這一切都有害經濟茁壯,最主要原因在於人民不自由,人民存在只為了支持國家、效忠領袖,一應生活所需、生活方式,全由政府決定。威權體制下,人民沒有需求,企業沒必要茁壯,GDP也不會增長。

事實上,包括中國、越南等高速發展的經濟,都面對天花板效應,接下來的關鍵在政治改革,其中所包含的維權、環保、居住、教育、醫療、所得分配等問題,將是決定其未來二十年經濟發展的戰略難題。

全球經濟轉型的趨勢,民主自由更是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動力。依照聯合國預估,未來30年產業結構可能出現革命,資訊、服務業將成最重要的核心;同時下一波工業革命,製造業在十年內由機器人主導;最後則是資訊業革命,「海量資訊」結合雲端將主導未來資訊服務。這三大革命的趨勢,在在都需要數位內容、創造力的個人。但具創造力的個人卻是民主國家才能培育出來,多元的文化、包容的差異性,及自由表述的政治環境中,才能孕育。 

開放政治才能獲利

台灣目前的困境,在於製造業經濟結構轉型的陣痛。包括鴻海在內的各集團都參與跨國公司成立「戰情室」為因應。但差異是,台灣企業仍偏重技術等硬體趨勢,國外企業則包含人口、人文專家組成,對全球人口結構、各國文化等著手,與技術團隊聯手打造未來產品。簡單說,台灣習慣硬體的製造業,迎戰未來的關鍵在創意、設計、應用等軟實力,而民主就是未來經濟的最強驅動程式,因為只有在開放的政治體制下,才能協助國家經濟獲得更大利益。 
淡江大學整合科技戰略中心執行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