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名家專論-照照新加坡這面鏡子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美聯社)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美聯社)
剛過去的8月9日是新加坡49歲生日。總理李顯龍在國慶日前夕的獻詞中,透露了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年化達3.5%,並也重申蓬勃經濟製造就業良機和提升生活素質的重要性。
新加坡國家的經濟戰略委員會在2010年設下未來10年,每年取得3%至5%的經濟增長目標。3.5%對台灣的現在和過去或許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去年新加坡的名目國民所得已經達到55000美金,用購買力平價達到75000美金。現在還能以3.5%的成長,未來就非常可觀。過去是四小龍時,台灣和新加坡曾經差不多。現在新加坡還能快速成長,我們被嚴重比下去。新加坡的發展值得我們重新思考借鏡,尤其菁英教育、菁英政府、賭場、石化、主權基金、國際財富管理…。
過去我們說新加坡是個 「fine country」,言下之意對其國家好的一面,不以為然。過去我們也說新加坡只是城市國家,人口不多,不要跟台灣相提並論。但新加坡是越來越進步。本來只是講花園都市(garden city),現在要進化到城市在花園之中(city in the garden)。而且,新加坡填海造陸,非常有計畫的建造摩登現代都市,例如濱海灣金沙、濱海灣金融中心讓濱海灣地區成了全世界身價最高的地方。目前甚至要將過去附近的碼頭貨櫃場遷移,空出土地做新的住宅開發,創造更大的效益。而位於濱海南的綜合發展項目濱海盛景(Marina One)也已動工,它是淡馬錫控股和馬來西亞國庫控股的聯營專案,集商務和消閒為一體,找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大師英恩霍文設計,總建築面積達367萬平方英尺,預計在2017年落成。李顯龍總理曾說,這個項目將會是新馬兩國的驕傲,是世界新商業區的標誌…,會在兩國的友誼下繁榮興旺,更代表新馬的友好關係。
新加坡舉行國慶慶典的濱海灣浮動舞臺位於新加坡河口。這條河曾經是新加坡轉口貿易的動脈,見證新加坡的繁榮發展與持續的改變。新加坡政府把其附近的哥烈碼頭旁的歷史建築物,修復得恢復了昔日的繁華面貌。所以新加坡不是只有摩登的發展,對於有意義的歷史建築,不遺餘力的保護。有現代、有古典、有高樓、有綠地與大樹,整個新加坡真的就是在花園之中。
新加坡面積716平方公里,大概三分之一的新北市。在1965年獨立時人口180萬人,到1990年已增加為300萬,去年已經達到540萬人,政府白皮書更設定2020年要達600萬人,2030年更要達690萬人。新加坡毫不諱言地要引進優秀的人口,來幫助新加坡。早年鼓勵投資移民是只要帶著錢過去就好,現在是鼓勵在新加坡設立公司,創造就業機會。新加坡大學生的起薪大概是月薪7萬元新台幣,如果是國立新加坡大學的熱門科系更高,可以超過10萬。工作幾年後馬上可翻倍。因為白領是以歐美最高的國際行情來計價。
新加坡是兩極的社會。菁英教育培養各行各業的領導者,包括政府官員,而普羅階級則是一般藍領階級,但還是以服務業為主。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新加坡是區隔均衡 (separation equilibrium),整個社會穩定發展。政府由菁英來經營管理,可是對普羅階級的照顧還是不遺餘力。例如提供物美價廉的組屋。所以新加坡是真正達到住者有其屋的國家。一般百姓,雖然住在組屋中,有不少人還是存錢買了第二套的私有住宅,進行出租,例如一套兩房,在國立新大附近可以收租每月新台幣10萬元,租金回報率有4~5%。這幾年私有住宅大漲,更是增值。
新加坡已經從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成為第一世界國家。今年李顯龍國慶講話特別談到因為現在新加坡國人多是在國家獨立後出生的,在成長期所經歷的新加坡,和建國前輩所經歷的完全不同,新加坡有必要重新檢討國家的定位和方向以及更新策略。他也談到,全球化的世界給那些敢於冒險、有企業精神的人,創造了更多機會。他們的體制將能幫助大家追求最高遠的目標。
由於新加坡自獨立以來各方面的成功,現在新加坡人充滿了自信,並有很強的國家認同感與共同價值觀。回頭想想台灣現在的紛紛擾擾,我們真的要好好地跟新加坡學習。(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會財金組召集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