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求社會公義 借鏡西歐協商之道

社會的公平正義在九合一選舉中超越藍綠,成為席捲全台的共同語言。然而,社會的公平正義要追求財富的分配,更要講求財富的創造。我們可以有那些突破策略?西歐小國的做法值得同屬世界市場小國家的我們借鏡。

全球化經濟讓許多工業大國日益感受到市場開放的脆弱性,美日兩國紛紛號召其跨國企業返國投資即是事證。瑞士、奧地利、瑞典、丹麥等西歐小國卻運用更開放的國際經濟自由化、更慷慨的國內補償和更靈活的產業調整,為世界經濟樹立了新的典範。

她們成功關鍵在於政治的穩定性和經濟的靈活性,巧妙運用社會合作理念和統合的政治協商策略,分別滿足國際及國內政治不同需求,讓兩者互賴互補。

國際政治的需求普遍來自於工業大國的開放市場或降低關稅,這種壓力對於小國家真正起作用的是脆弱感的認知。西歐小國把此一脆弱感的認知轉化成為社會合作的理念,進而經由民主政治的凝聚,激發全民對弱勢產業補償的認同,並積極獎勵策略產業的轉型。

另一關鍵在政府、企業和國會間自願的、非正式的跨領域政治協商。她們以國家層面的社會合作理念為中心,在民主決策上採用比例代表制大於多數人頭決的透明協商,相互均衡彼此的衝擊和利益,達到低壓政治的和諧社會境地。

反觀國內困境主因,正是欠缺政治的穩定性和經濟的靈活性所致。特別是兩黨長期惡鬥,使經濟發展已近廿年陷於國內外政治泥淖中。經濟的靈活性又因過度拘泥國家安全的考量,逢中必反,或受限於補償方案的不足,使得市場開放口惠不實,外來投資低迷不振,跟許多國家的自由貿易談判也停滯不前。

國強民富是我們另一個應該超越藍綠的共同價值。政府和立法院趕緊跳脫意識型態的對抗框架,向西歐小國學習國強民富的政治協商之道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