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校園種小米 東華生找回部落文化

8年級生找回部落失傳半世紀的小米文化。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學生,把部落生活搬進校園,手拿鋤頭「彎腰做農人」,在校園內學習種小米。去年他們走入社區,帶領學童復育小米,獲選教育部103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績優團隊。
教育部青年署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今年共補助37個各具特色的行動計畫,並選出20個績優團隊。

東華小米園成員帶領春日國小學童種小米。 圖/東華小米園提供

分享
2011年創立的東華小米園,是學生自發性組織,目前成員10名,原住民、漢人都有,統稱為「東華小米力」。在近400坪的小米園,藉由復育小米延續傳統知識,並請耆老到校指導學生,實踐「校園有部落」理念。
去年起,「小米力」從校園走入社區,在織羅部落的春日國小蓋小米園,每周帶領學童種小米,並向耆老請益傳統農耕智慧,以大學生的力量,復興失傳50年的小米文化。
東華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學生林昱丞是東華小米園執行長,也是織羅部落的阿美族青年。他說,織羅部落已改種稻米,豐年祭失去慶祝小米豐收的意義。他靈機一動,把在東華小米園的種植經驗帶回部落,並針對小米產業設計文創商品,例如野菜明信片、美麗新農人專刊等。第一任執行長胡克緯說,居民反應都很好,還會主動跟他們要小米種子,要到其他地方種。
胡克緯說,很多原住民青年沒務過農,甚至連小米都沒看過,因此才想在校園內建小米園,號召大家彎腰務農。小米園剛成立時,他常一人孤零零在小米園做事,也曾面臨「都讀到大學了,幹嘛當農夫?」的質疑,讓他一度想放棄。他覺得,現在年輕人要專注做一件事很難,因務農不像表演有掌聲,且從開墾、播種到採收,需要很長時間,很多人沒耐心,中途退出。
另一個績優團隊是由屏東排灣族青年朱克遠發起的「VUVU手牽手文化傳習班」。朱克遠眼見故鄉來義部落的傳統歌謠面臨失傳危機,1年前回到部落,拜訪部落耆老,請長輩唱出歌謠,再以羅馬拼音記下,成功保存12首古謠,並集結成冊,作為教材,讓這些歌謠傳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