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大陸來的海漂垃圾 離島夢魘

海灘垃圾多樣性高,除了國人隨手亂丟的塑膠袋、寶特瓶,在離島金門、馬祖、澎湖海邊,更有大量海漂垃圾來自大陸九龍江、閩江口,近十年來經過多次兩岸區域性合作,每年垃圾量從一千多噸降至四、五百噸,但每逢颱風雨天,這些外來垃圾仍是離島夢魘。

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環保意識卻緩步前進。金門縣環保局科長黃杏玲表示,早年大陸垃圾管制政策不好,隨九龍江而下的龐大垃圾量驚人。

黃杏玲說,過去從中上游而來的垃圾,有不少醫療用針頭、導管,或是工業用的塑膠桶等,近年逐漸轉變為民生用品,包含飲料罐、塑膠瓶;但不變的是,沿近海養殖漁業及漁業漁船,會帶來大量的保麗龍。

十年來,金門、連江等地方政府不斷嘗試與連江、廈門合作解決問題,廈門也已成立海上環衛隊、垃圾打撈船,試圖降低垃圾量;不過黃杏玲坦言,每年垃圾量降到四、五百噸已是瓶頸。

此外,環保署去年曾赴昆明與大陸環保部意見交流,海漂垃圾就是議題之一;無奈海漂垃圾在大陸分屬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漁業局、以及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兩岸雖然也有意啟動環保作協議,但因兩岸監督條例未過,雙方至今仍只能停留在「意見交流」階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