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人間百年筆陣 《了凡四訓》對於生命教育的啟示

 
  • 人間百年筆陣 執筆人:薛富井 國立臺北大學校長
執筆人:薛富井 國立臺北大學校長

人生是一連串隨機任意的過程,抑或天數命定無可改變的結果?

明朝袁黃先生在六十九歲的時候,寫下了《了凡四訓》,教導他的兒子如何做人處事、如何消除災障,以及如何修善積福,作為家訓,對於當今時代的生命教育,尤有重要的意義與啟發。

生命教育的意涵在於如何充實生命的厚度,發展自我,並積極提升人生的價值。當今的大學教育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和職能培訓,輕忽了人生的意義與智慧的探索,無法引領學生慎重思考人生的根源問題。《了凡四訓》即是在教導後人有關生命的開創性與積極性,並藉由躬行實踐,形塑義理再生之身。

此篇家訓共分為四個部分:

首先以「立命」之說開宗明義:重新詮釋改造命運的立論與方法,破除人、事在定數之迷思,從聽天由命、隨業流轉,進而開悟轉為命由我造,數不能拘。

其次以「改過」作為立命的基本功夫: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復不再造,是一種大善。凡夫心智粗略,總是看到別人的過失,無法覺察或看不到自己的過失。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大凡一切不善的念頭與言行之根本,大多在於自私自利。在達到體悟義理的教誨之前,我們時常念念為自己,但從一切事相與經驗的佐證,如此作為決定無法保住自己;正確的知見,則是要明瞭眾生與我是一體的,若是真能時時刻刻為一切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

發露懺悔是很重要的,懺悔像法水,可以洗滌罪障,可以照破無明,可以讓我們原本像灰塵覆蓋鏡子般的心,重啟覺照的作用,幫助我們去除弊病,找回清靜光明的自我,重新做人。

改過之後,再來則以「積善」加持自己:明瞭改過的效益之後,更要發心、發願行善,能積極行善,是一種福德,若是懂得修福、培福,並且惜福,才能長長久久。歷代祖師大德常常諄諄教誨我們,以戒慎虔誠的心,斷惡修善,特別是如果能夠心地清靜,行無相布施,則是最大的功德。

最後以「謙德」讓立命收到效果:謙虛是一種克己的美德,萬事皆成於謙虛,而敗於驕滿,謙虛恭敬才能夠將積善所獲得的福報把持住。所謂「滿招損,謙受益」,世間人做善事而不能成就,多是由於不能謙虛而產生了障礙。虛心曲己,方有受福之基;若能為人謙虛,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不論是天道、地道、鬼神或人道,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讓他虧損一點,而謙虛的就讓他增益一點。謙德若能輔以「忍」字,則更是無量的功德。

以上四訓,兼融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釋道思想,雖為四個部分,然寓理深刻,實係一氣呵成之立命道理。袁黃先生在年少時,碰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由於鉅細皆靈驗準確,深信既然一生皆已命定,就沒有妄想,遵行所謂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直至遇到雲谷禪師的教導,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並更名為了凡,以示覺悟過去作為凡夫的種種,破除了人與事之定數和束縛,不僅考取了進士,還有了二個兒子。

《了凡四訓》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我們修身和造福人群。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了凡四訓》是一門真實的心地功夫,它鼓勵我們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發揮勇猛精進的意志,開創生氣蓬勃的人生,作境界的主人,進而改造命運。若是我們能夠時刻反躬自省,常發慚愧心和懺悔心,在心地裡積極種植福田,則可感無不通,也就不會隨著業力在人生的大海裡飄盪流轉了。

出處: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8154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