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蘋中信:客人 我們賣基改黃豆(劉克襄)


 

作家
最近帶領屏東內埔的老街小旅行,當地文史團體貼心建議,結束後前往當地一家著名的豆花店,享用手工豆腐和豆花。
當日下午便按時程抵達。此間店面已有七十年歷史,三代傳承,在地人都知曉。不起眼的店面,有一雅致庭院,供客人坐下享用。門口則擺了小小的工作攤位,三四位人手,都是自家成員,忙著端送餐盤。很快地,每個人桌上都有一盤風味醇美的花生豆腐。
我想更了解製作過程,遂走到前頭櫃台探問。此一豆腐係用花生和在來米製成,費時需四天。花生經過泡水、研磨和濾渣等繁複處理程序,接著與在來米漿混合攪拌,倒入模具中,經過降溫、翻模與切塊,才能完成紫色豆腐。豆花則以黃豆和些許食用石膏製作。首先,將黃豆磨成泥,倒入鍋子熬煮拌攪,再用大塊薄布過濾即可。 

誠實比什麼都重要

主人在忙時,我抬頭赫見,牆壁上掛有兩張文件形成強烈對照。一為屏東縣府的證明書,此家豆花店被當地飲食評審團審定為「2012屏東六堆客家伴手禮」之精品。可是旁邊有一張醒目的白紙條,乃店家自己張貼,簽字筆寫著,「本店豆花使用,基因改造黃豆。」
我愣了一下,正要探問老闆。他主動上前,「你沒有看錯,我確實使用基改黃豆。誠實比什麼都重要,市面上很多店面,如今都寫著採用非基改黃豆,什麼加拿大進口,但業界都知道那是騙人的,台灣哪有這麼多非基改食材。」
老闆的說法讓我大吃一驚,如今大家都對食安問題關心。進來的食客難免會提問,欲了解使用的食材為何。他誠實地貼出紙條,據實以告,不願意做欺騙客人的生意,自己反而心安理得。如果客人不願意吃基改食物,便可自行判斷。
老闆講的真是實話,四五年前食安問題還沒爆發,台灣百分之九十幾以上的黃豆,是美國進口的基改黃豆。只是分有等級,做為動物飼料、或做為食用油,較好等級的則成為人類的食用豆花、豆漿和豆干等豆類製品。惟有少數幾家公司,跟國外長期契作非基改黃豆,而國人本身自種的有機黃豆有限。當然,後兩類的食材價格,往往會偏高。 

凸顯了法令不周延

但食安問題爆發以後,滿街都是非基改黃豆的招牌,著名大店如是,小店更是到處醒目張貼,彷彿一夕之間,台灣變成非基改大國。但事實如何,業者心裡有數。我自己做過調查,心裡亦是隱隱不安。同時也著急,衛福部何時會提出法規,嚴格地執行非基改和有機食品的分類。
看到這個小吃店老闆如此殷實,我當然格外欽佩。也謝謝他的坦白,讓我看到另類的食安教育。標示食物不以利益考量,做出吸引顧客上門的廣告宣傳,而是毫不隱瞞,把自己的食物來源日期和製作過程都標示出來。
或許這也是逆向的商業經營模式,但我毋寧相信,此乃基於一種善念,才有好報的做生意原則。相對地,它也凸顯了法令不夠周延,人民善於鑽漏洞的狀況。 

《蘋中信》作者群

呂秋遠、郝廣才、吳惠林、馬維敏、胡晴舫、胡采蘋、平路、謝金河、何飛鵬、王浩威、朱宥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