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誰在打造棄老山

 

行天宮參拜人潮。資料照片

黃育芯 餐飲業者

假日的行天宮人潮洶湧,定睛一看,九成是白髮蒼蒼的老年人,而廟宇外頭的公車候車亭更是站滿銀髮族,想當然耳,公車上也盡是老人家。環顧公車,每個座位上都是白髮蒼蒼的長輩,還有許多年邁者沒位置坐,而僅有的幾個年輕人已經沒位子可讓,擁擠的公車裡,有一種莫可奈何的氛圍。
隱約聽到一位花甲婦人問坐在身旁的阿嬤說:「您的小孩怎麼沒有陪您來?」那位阿嬤看起來已經年過八旬,靦腆地回答:「小孩沒空啊!」另一頭看見一個年輕人嘟著嘴喃喃自語快步下車,似乎對車上無立足之地的現象感到不滿。
一輛公車上彷彿見到台灣社會快速老化的縮影—有限的座位無法讓老年人都有位置坐,象徵社會福利制度無法滿足高齡化的需求,而資源被預支的年輕世代連站著都顯得左右支絀,諷刺的是,先下車的不一定是老年人。
身為餐飲業者,常常遇到獨自用餐的老人家,他們總帶著抱歉的神情叮嚀我們把餐點料理軟一點、清淡一點。對我們來說,這樣的服務本來就是舉手之勞,有時還會提醒老人家可以叫外送,但得到的回答卻是「我知道,但一個人在家太無聊了,出來走走也好。」的確,能自己出門用餐還算是福氣,公園裡、安養院中必須仰賴他人照護、仰賴呼吸器維生的長輩,或者走失山中幸運獲救而成為新聞素材的老人家,背後隱含的問題無論是長照、失智、獨居,都是社會福利政策難解的習題。
社會結構改變,傳統的大家庭被小家庭取代,而年輕族群與老年族群之間的臍帶彷彿也因此斷絕,更何況兩者被迫分食有限的社會資源。過去上有父母、下有小孩的三明治世代所背負的難題未解,少子化世代面臨的高齡化包袱,已經鋪天蓋地蔓延。
台灣預計在民國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位超過65歲,當我們憂心許多大學註冊率掛零的同時,更應警覺老年化社會將帶來的龐大衝擊,而這樣的衝擊,絕對不只是爭論博愛座存廢這樣簡單的議題而已。
過去日、韓社會曾出現「棄老山」現象,子女因為養不起年邁父母而將其背到山中等死,這樣的人倫悲劇雖然不至於集體式地在台灣發生,但「老化社會」的確是政府、社會、企業、家庭……等各種角色都無可迴避的問題,而非下一代的責任。當選舉口水漫天之時,我們應該檢視候選人對「超高齡」社會是否有提出因應策略,否則,「今日壯年,明日老者」,你我都可能因為年邁失能而拖垮社會,屆時,我們還有立場責備被我們預支資源的年輕族群將我們無情棄養嗎?

資料來源: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224/7596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