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我見我思-誰阻礙創新

 
謝錦芳

馬英九總統就職兩周年提出「創新強國」目標,連任之後啟動總統創新獎,希望把創新變成全國運動。
馬英九總統就職兩周年提出「創新強國」目標,連任之後啟動總統創新獎,希望把創新變成全國運動。
馬英九總統就職兩周年提出「創新強國」目標,連任之後啟動總統創新獎,希望把創新變成全國運動。不過,近年台灣經濟發展停滯,主因之一是企業創新動能不足,無法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薪資也倒退嚕。該檢討的是,政府高喊「創新強國」,卻可能成為阻礙創新的絆腳石。
專制王朝都害怕創新
台灣企業標竿台積電,被視為創新的典範,年年為員工加薪,但其他代工型企業創新動能普遍不足。這些企業無法從效率導向轉型為創新導向,要怪自己努力不夠,也可能是國家制度與法令阻礙創新。
歷史上,專制王朝都害怕創新。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艾塞莫魯、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者羅賓森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中檢視數百年來帝王害怕創新、阻擋創新的例證。例如,1445年古登堡在德發表第一部活字印刷機,這項創新很快傳到法國、義大利等地,但鄂圖曼帝國君王明令禁止,直到19世紀下半期,伊斯坦堡仍有8萬名抄寫員。
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並非偶然。1760年代蒸汽機、紡織機等在英格蘭出現,很快傳到歐陸、美國,開啟富裕循環。不過,也有許多國家錯失機會,例如奧匈帝國法蘭西斯一世反對新科技與工業,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反對興建鐵路、禁止新設紡紗廠與鑄鐵廠。
明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創造了輝煌的紀錄,不過,後來海外貿易遭禁止,清康熙年間也曾下令禁止航行,兩位學者分析,當時君王要求穩定,害怕破壞式創新,因此當其他經濟體展開工業化時,中國經濟卻陷於遲滯。
創新是帶動經濟成長的引擎,國家繁榮的關鍵在於良好制度。兩位學者認為,包容的政治與經濟制度創造誘因,鼓勵科技創新、投資人才,對經濟成長極為重要。道理雖簡單,不過很多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制度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甚至說一套,做另一套。
拜網路科技與智慧型手機普及之賜,標榜善用閒置資源的共享經濟越來越夯,不過,由於Uber(優步)、AirBnB等破壞式創新顛覆傳統商業模式,也違反現行法令,政府已表示不歡迎。
一面喊創新一面重罰
台灣已是民主社會,不過,現行許多法令屬於工業時代的產物,早已不合時宜,面對新一波創新經濟,政府應全面檢討過時法令,將共享經濟參與者納入規範,並保障消費者,否則,一面高喊創新,另一面則是重罰伺候,無異扼殺創新經濟。
準總統蔡英文主要政見之一是把台灣打造為亞洲區域創新交流樞紐,她表示,上任後要重新盤點老舊法規,重新賦予生命力,以推動創新經濟。馬總統做不到的,蔡總統要如何落實,選民將以結果來檢驗。
(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吳毓敏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403000322-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