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肥肚族 比胖子易罹心疾

腰圍粗代表內臟囤脂肪 左心室負荷重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腹部肥胖者是心臟疾病高危險群。張良一攝
【林沿瑜╱綜合報導】BMI值(身體質量指數)標準就代表身體健康嗎?前天在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發表的研究指出,就算BMI值標準,若腹部肥胖,呈「蘋果型」中廣身材,仍是心臟疾病高危險群。國內肥胖科醫生曾漢棋昨受訪表示,腹部肥胖代表內臟脂肪囤積過多,比皮下脂肪囤積還危險,「臨床上已把腰圍當作身體健康重要指標。」
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師羅森(Boaz Rosen)說:「我們發現,比起體重或BMI值,腰圍更能有效評估一個人是否會罹患左心室功能不全。」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曾漢棋昨指出,心臟左心室負責把含氧量豐富的血液打到全身,腹部脂肪過多不僅代表肝臟、心臟也會囤積較多脂肪,還會因體重增加,致左心室負荷過重。 

男性腰圍小於cm

此研究觀察兩百名罹糖尿病、無心臟病史患者,記錄其體重、BMI值和腰圍,希望找出這些變項和心臟疾病關聯。結果發現,腰圍對心臟疾病的預測能力,優於體重和BMI值。過去研究已發現,腹部過多肥肉和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臟衰竭有關。
參與研究的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山間醫學中心心臟研究所研究員穆勒斯坦(Brent Muhlestein)強調,雖肥胖者通常腰圍較粗,但若僅關注體重和BMI值,可能導致醫生衡量病人健康時誤判,「研究證實,蘋果體型或腰圍粗的人,引發心臟疾病機率較高;若腰圍減少,風險則降低。」研究未指明腰圍粗大判斷標準,據我國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認定,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九十公分、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八十公分,即屬腰圍粗大。 

分泌有毒激素傷身

穆勒斯坦稱,過去有人提到,腹部內部脂肪可能比其他部位脂肪更具威脅,且更容易導致動脈硬化,「所以我們測量病人腹部腰圍,這是一個衡量腹部內部脂肪量的良好替代性指標。」
曾漢棋解釋,人體脂肪分為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較易分泌有毒細胞激素,導致身體易有發炎反應,「而一旦腹部脂肪過多,代表心臟外圍也可能有過多脂肪囤積。」 

BMI值標準未必健康

曾漢棋強調,BMI值常用來衡量體重是否過重,但「有的人瘦瘦的,但腹部卻囤積一堆肥肉,這樣的人或許BMI值很標準,但實際上恐怕比體重過重者還危險。」他提醒,一般人認為腹部脂肪很難消除,但只要多做有氧運動,腹部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還易消除,千萬別灰心。 

腹部減肥撇步

◎多做有氧運動
騎腳踏車、慢跑、健走、爬山等,重點是讓自己有點喘、出汗,這有助於消耗身體脂肪
◎搭配藥物減肥
台灣臨床上專門用於減肥的藥物為羅氏鮮,若有嚴重肥胖困擾,可諮詢醫生用藥
◎攝取健康食品
目前確定有助於減肥的食品包括甲殼素等,但建議詢問醫師或營養師後再購買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曾漢棋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404/3714528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