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緬甸創業首部曲 得先和「慢」打交道

2016-04-04 00:00:00 聯合報 特派記者林以君、李碧蓮、黃義書、蔡秉儒/緬甸報

緬甸Gwa漁村的市場。 記者黃義書/攝影

分享
緬甸經過近半世紀封閉式的軍事統治,二○一一年才逐漸開放,今年才成立民選政府,許多投資客或派駐緬甸的人一時還摸不清緬甸人的脾性。

侯舒涵
‧在台灣一個人能做四件事,在緬甸四人若能完成一件事…就要拍拍手 記者黃義書/攝影

分享
侯舒涵在軍政府統治時代就隨家人到緬甸生活,那時她才國中畢業,她說:「降低標準,就會快樂。」
她眼中的緬甸人「單純」,但講道理是行不通的。也不能拿台灣人的工作效率和緬甸人比較,她計算過,在台灣一個人可以做四件事,在緬甸四個人能完成一件事,就要給他拍拍手。
「我遇過的緬甸人,很少儲蓄」,緬甸人也常向雇主預支薪水。預支薪水的理由千奇百怪,通常是家人生病或是要繳房租,「不能不借,但也不能借多」,侯舒涵說。
二○一五年世界銀行公布人均國民年總收入(GNI),緬甸人均一二七○美元,相當於台幣四萬兩千元。
緬甸員工預支薪水後落跑的事時有所聞,侯舒涵說,「大金額,或是惡意落跑」,她會提告,但一般小額預支薪水,她反而想:「我借,他們比較不太敢跑。」

嚴子昀
‧緬甸員工吃軟不吃硬,一被罵就不做了,他們還會呼朋引伴一起走 記者黃義書/攝影

分享
華王製帽廠前台幹嚴子昀說,緬甸員工「吃軟不吃硬」。他打聽過,一般工廠員工流動率高達兩成到三成,有經驗的工廠都超額錄取,防止員工結伴離職。
「(我)吼一吼,(他們)就說不做了」,嚴子昀說。他遇過情侶來應徵,堅持要兩人一起錄用、還要住同房,「我們工廠不會用這種,甚至連朋友都不錄用,就怕一個離職慫恿其他人一起走」。
在仰光開設麻辣火鍋店的王世宏也有同感,整個人瘦了一大圈,「什麼都得自己盯著」,太勞心勞力。
湯頭和台灣相去不遠,裝潢、桌椅甚至碗盤,都頗具水準,一恍神,還以為人在台北。這是因為王世宏把台灣能搬來的都搬來了,強調原汁原味,只一樣,「服務觀念和台灣差得遠!」

林恆有
‧有競爭才好!有人跟隨,正代表我的決定是對的 記者黃義書/攝影

分享
一邊向店員招手,要他們送上顧客在臉書打卡的禮物酸梅湯,一邊大吐苦水。他說,每個月六號最擔心,「因為剛領完薪水,不知有多少員工會來上班」。
即使供吃供住,但人就是留不住,「有時候一下跑掉四、五個,他們都呼朋引伴一起走!」常常一個員工剛訓練上手就走了,讓他自嘲是在開餐飲業補習班。
嚴子昀說,緬甸軍事統治期間,教育系統整個崩壞,大學採遠距教學,品質堪慮。「人沒有知識的時候,就會安於現狀」。員工心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離職原因包羅萬象,有的要選離家近、有的因為工序複雜就不想做,「金錢不是最大誘因」。

黃資傑
‧尊重他們是必須的,否則一逼就反,進度反而更慢 記者黃義書/攝影

分享
嚴子昀曾在中國大陸廣東中山當台幹,他比較中、緬員工的差異時說,大陸員工非得加班不可,緬甸員工相反,如果還要學新的東西,負擔增加,就算薪水增加,他們也不想做。
林恆有到緬甸三年,苦笑著說:「這裡就是有一點『慢』。」他不自覺地拖長了音。工廠的主要電源拖了整整一年才申請下來,就是一例。但知道不是針對他,而是整個政府效率使然,也就不氣了。
緬甸宏全國際總經理黃資傑說,他這三年多和緬甸人打交道的心得是,緬甸員工「可以用國際化標準要求,但不能用國際化的期待」,這樣才不會「受傷害」。

吳智仁
‧「緬甸人做事情,要用一輩子來做,不要一下子做完」 記者黃義書/攝影

分享
緬甸員工固執,不好教。砌牆的磚頭運來,卸貨在東邊,他們寧可用人力再搬運到西邊。明明可以直接卸貨在西邊,他們偏不要,因為磚頭「一開始就是卸貨在東邊」。
黃資傑「強迫」員工把磚頭卸貨在西邊一次,要求他們就地砌牆,「不要浪費工序」,才慢慢改正。他說:「緬甸人有自己想法及工作步調。」尊重他們是必須的,否則一逼就反彈,進度比原本更慢。
吳智仁看盡緬甸人做事情的效率,脫口而出,「緬甸人做事情,要用一輩子來做,不要一下子做完」。
資料來源: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9670/1599601-%E7%B7%AC%E7%94%B8%E5%89%B5%E6%A5%AD%E9%A6%96%E9%83%A8%E6%9B%B2-%E5%BE%97%E5%85%88%E5%92%8C%E3%80%8C%E6%85%A2%E3%80%8D%E6%89%93%E4%BA%A4%E9%81%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