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戳穿便宜假象 電從哪來

 
魏國彥

反空汙 民團幫總統府戴口罩
民團昨天帶著巨型充氣肺臟到總統府前,並幫總統府戴起口罩,呼籲現在及未來的總統都應盡速改善空汙問題,還給人民健康的肺。(許瀚分攝)
多個公民團體在今日發起全國反空汙大遊行,希望各政黨能重視空汙問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化石燃料帶給人類溫暖,讓世界各國現代化,化石燃料也使我們的空氣充滿威脅與危機──人類或今天死於空氣汙染,或「明天過後」毀於全球變遷。
化石燃料的真實成本已被拿出來重新檢討,今年巴黎氣候峰會中,小島嶼國家一再提及「損害與損失賠償」,後進國家追究「歷史排放責任」,要求已開發國家每年拿出1000億美金成立「綠色氣候基金」。隱隱然,以前排放二氧化碳及汙染物的歷史債務開始被追討,當年的便宜享用並非那麼便宜,前後攤平總歸戶,化石燃料可能是最貴的。
2月《氣候變遷》學刊一篇〈大氣釋放的社會成本〉文章中計算,在美國發1度電使用煤炭的一般成本約為10美分,略貴於天然氣(6美分,美國自產大量頁岩氣)、風能(8美分),略便宜於核能(11美分)及太陽能(12美分)。但如果把暖化威脅、水文影響、健康成本都計算進來,煤炭發電每度電的損害成本高達28美分,天然氣10美分。
用同樣的方法計算,每加侖汽油的損害成本為2.1美元,柴油為3.5美元,駕駛一般汽車的危害又遠高於電動車。就空氣排放的損害而言,結論很簡單:放棄煤炭、石油與天然氣。
以上兩例顯示,巴黎協定通過後,化石燃料的「外部成本」會被重新估算,而施壓於歷史排放者和新排放人的身上;簡言之,燃燒煤炭、石油與天然氣要付出更高代價,便宜的假象已被戳穿,「褐色經濟」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2014年台灣的再生能源(水力、燒垃圾、太陽能、風能)約占能源供給的1.7%,占發電量的3.8%,朝野各方都信誓旦旦要努力把再生能源極大化,到2030年,最理想的狀態下可以提供發電量的20%,但我們要面臨的終極問題是,其餘80%的電從哪裡來?
近來台灣年輕學子對核能和化石能源的選擇似乎也發生了質變與量變。最近馬總統「與青年有約」走訪大學,現場以「減碳優先或廢核優先」做聽眾意見調查,10月22日台東大學有67%的同學選擇減碳優先,而12月18日台北科大有98%選減碳優先,看來巴黎協定的影響已進一步發酵。
兩害相權取其輕,巴黎協定和學生意見送出了最新的能源選擇訊號,希望三組總統候選人看見了、也聽見了,在即將到來的辯論中認真面對。
(作者為環保署署長、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林宜靜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26000411-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