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我見我思-日本為何不道歉

 
廖咸浩

世人常常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德國為二戰表現出如此強烈的罪疚感,而日本則怎麼說就是不道歉?是民族性?是文化?雖然我們不能說這些因素不具意義,但兩國強烈的對照讓人意識到真正的關鍵因素恐不在於此。
2005年8月紀念日本投降60周年,在中山堂有場演講透露了端倪。講者是德國海德堡大學中文系的系主任華格納教授。他提到戰後他念初中時,德國近代史的課本中對希特勒興起之後的歷史隻字未提。但有一天突然所有的學生都被召集到大禮堂看電影,觀影後沒多久只見學生們或痛哭尖叫或嘔吐連連,因為那是一部關於納粹集中營的紀錄片。從此以後,德國的歷史教科書才有了二次大戰以後的歷史。
犯錯後認錯並非易事。個別的人若說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也許可以讓他了解認錯的積極意義。但因為國家是由許多人所組成,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使其認錯。然而,每個國家內部都有忠於良心的國民及慣於自欺的國民,究竟哪一方會勝出,並非完全緣於社會內部兩者力量的相對強弱。其實德國與日本在戰前都有一定強度的左翼力量(在殖民時期少數日本的左翼律師還曾到台灣及其他殖民地協助反日的社會運動),在二戰期間雖大受摧殘,但也並未完全消失。尤其作為戰敗國,其社會內部良心與自欺抗衡的結果如何,主要看外部壓力支持哪一方。
換言之,德國道歉而日本不道歉,關鍵在於美國。
按理美國為了與蘇聯勢力對抗,在兩地都會扶植右翼勢力、打擊左翼勢力,但在德國卻因猶太人因素而意外提高了德國良心的競爭力。美國的猶太遊說團力量強大無比,在戰後施壓美國政府迫使德國必須面對戰爭時期的罪行,也使德國政府沒有淪為右翼、甚至前戰犯的囊中物,最終並且使社會良心成為德國社會的主流價值(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右翼勢力已全面式微,而只是政治正確讓許多人噤聲)。
然而,在亞洲這邊卻沒有相當於猶太遊說團的因素。而且受害最深的中國雖號稱戰勝國,卻因陷入內戰而自顧不暇,更無力申張權益。因此,美國在亞洲可謂貫徹了其冷戰邏輯:為了遏阻蘇聯勢力的擴張,美國在日本大力扶植右翼舊勢力,阻止蘇聯及中華民國分別占領日本的北海道及九州,甚至間接鼓勵所謂「修正史學」(也就是美化或掩蓋侵略史實的所謂「反自虐史學」)的發展,讓日本人民無法獲知二戰期間軍國主義政府的作為。而為了圍堵中共,甚至擅自把託管下地位未定的琉球交給日本。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良心受到嚴重的壓抑,道歉自也越發不可能。
從這角度看,美國老大哥的態度還真是一切正義的關鍵。(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818000441-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