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旺報社評》中國方案的台灣價值系列1 中華文化現代化 才能領導世界

 
言論部

杭州G20後華麗轉身 已高攀不起
今年G20杭州峰會,大陸將「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主張,傳達給世界並納入杭州共識。(本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G20杭州峰會,大陸將「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主張,傳達給世界並納入杭州共識。其中包括三個重要訊息,一、推動結構性改革,實現全球經濟復甦,二、通過創新解決全球經濟困局,三、走各國共同發展的包容之路,推動一帶一路,積極投資開發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彰顯了中國領導世界的雄心。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上任之初提出「中國夢」,隨後進一步細化為經濟層面的全面深化改革,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意圖創造經濟增長新動能,讓大陸經濟再上新的台階。兩相比較,杭州峰會上的「中國方案」可謂是「中國夢」的世界版或者2.0版。
從中國夢到中國方案,絕不僅僅是從中國到世界的飛躍,更代表全球治理結構的重構與世界發展理念的反思。自從美國藉布列敦森林體系建構全球貨幣制度以來,以華盛頓共識為代表的西方價值觀,壟斷了全球經濟發展總體趨勢,無論金融或貿易體系,都是以西方已開發國家為中心,全球經濟發展的果實也大部分為這些國家所壟斷。
其結果就是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呈現垂直分工的格局,開發中國家民眾只能維持較低的生活水準,只有少數後發展國家實現了經濟騰飛,完成了國家發展的成功轉型。
大陸崛起打破了這一局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大陸以其龐大的經濟體量和高速的增長速度,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而隨著大陸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額不斷提升,大陸對全球經濟治理的發言權也大幅提高,其發展模式也為各國所競相參考。
從這個角度看,大陸的崛起,當有助於緩解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態勢,而大陸也始終有這樣的自覺,自認為應該重新檢討舊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通過建立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來實現更為公平的全球經濟發展,讓廣大開發中國家能夠共用全球經濟發展的成果。大陸的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的貫通,串連沿線各國,從而帶動周邊各國的經濟發展。
不過另一方面,大陸的努力也面臨諸多問題,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周邊國家與大陸企業的合作並不順暢,許多國家級合作項目在當地國內飽受批評,甚至引發激烈抗議,或者成為當地政黨輪替的重要原因。而大陸的崛起本身,也引起周邊國家或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疑慮,認為可能侵蝕其經濟自主權。近年來的南海爭議,更讓大陸與周邊國家存在緊張對立局面。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積極介入這類爭端,讓相關問題更加複雜。
而大陸作為新興大國,必然要面對與舊有強權的矛盾對立,包括與已開發國家的利益衝突和價值對立問題。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顯然是以中國大陸為假想敵,而大陸與歐盟各國的合作,也同樣面臨著各國內部的反對聲音,和其他競爭國家的掣肘。若加上諸多人權議題的齟齬,大陸與各國的合作之路可謂充滿艱辛。
究其原因,除了利益糾紛和文化衝突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大陸與許多國家的價值對立。特別是因為政治制度的不同,許多大陸企業在投資國面臨水土不服的困境,在與當地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經常按照大陸國內的方式來運作,不重視一般民眾的觀感,也不注意與不同政治黨派的協調,因而許多作法常常導致反效果,引發這些國家民眾的不滿。
從這個角度看,大陸必須意識到普世價值的重要性,不能以中國特殊論來為自己辯解。自外於各國的價值觀念,無法與各國有效溝通,更難以及時化解相關國家的疑慮。簡單說,大陸要成為世界領導國家,必須具備文化優勢,至少要與各國有相通的語言。文化相通並非單靠財富、武力或話語權所能建構。
事實上,從甲午戰爭以來,中國歷經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乃至後來在台灣興起的新儒學運動,都在思考調和中西方文化問題。就現狀而言,西方價值觀念已經改變全世界的運行規則,但中華文化和制度傳統也有其積極價值,二者絕不應該截然對立,而應該是相輔相成。
大陸應該以戰略高度重視文化與價值的課題,在近代歷次文化運動的基礎上,思考融匯中西文化理念和政治制度的方式與方法,從而讓中國方案能夠與中華文化的復興相互契合,同時也讓中國方案能夠真正為各國所誠意接受,如此才是中國夢和中國方案實現的根本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