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觀察站/舊思維如何迎戰對岸經濟巨人

2016-09-27 01:55 聯合報 本報記者黃國樑

「民主進步黨」一九八六年在圓山飯店成立是個意外,當天黨外各派在此聚會並不是討論組黨,卻因為一個臨時動議,原來的「黨外」出人意表地一夕變身為民進黨。
那個時候,民進黨並沒有真正思索過它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冷戰」造成中國大陸只是一種「缺位的存在」。「台獨」還沒成為民進黨的政治理想,否則組黨那天討論的黨名版本,不會出現「中國民主黨」,他們的敵人是國民黨,反威權、要民主,才是當時主要的政治訴求。
民進黨成立整整五年之後,突然通過了追求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台獨黨綱」,從時代脈絡可以察覺,台獨所以變成了政治追求,與同一年冷戰正式終結,有著不容忽視的內在關聯。它意味著兩岸解決國共情仇的歷史時刻已然降臨,而主張「台獨」,只是想要避免被捲入歷史的漩渦。
然而,一九八六年台灣的GDP已達七百八十二億美元,大陸卻只有三千零一十四億美金。亦即,中國大陸僅僅是台灣將近四倍。當時,中國還在爭執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孰先孰後,四處都出現商品經濟的不適應症,一點都不值得擔憂。
但三十年後,中國大陸已是徹底的市場掛帥的社會,各式創新經濟與商業模式紛冒出頭,GDP去年即已達到十兆九千八百二十八億美元,總值已超過台灣二十倍以上,這個趨勢還在繼續擴大。
即令如此,民進黨卻依然將「中國」視為一個勢將崩潰的帝國,毫無現實感地繼續佯裝台獨是可以抵達的應許之地。然而,中國早已非三十年前的吳下阿蒙,它已碩大到成為攸關台灣一切政經發展,首先、與最後的命題。
民進黨恐怕必須去檢討那些在中國「缺位」時期制定的綱領或決議文,將中國當成真正的實存,否則,今後三十年,崩潰的將不是對岸的帝國,反而是它那虛幻的美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