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財經觀點/發展綠色金融 創造新商機

2016-09-27 04:15 聯合報 記者邱金蘭整理

由於經濟前景能見度低,企業投資支出增幅有限,且各國央行多在金融海嘯後採行極度寬鬆政策,釋出大量資金,因而造成全球資金充沛。
從統計資料來看,金融體系流動準備比率目前約百分之卅四,遠較法定比率百分之十高;而本國銀行存放比率也降至十年新低的百分之七十二點五,代表銀行閒置資金確實較多。
從金融業角度來看,金融市場因聯準會升息預期、原油價格、英國脫歐等議題而劇烈波動,提高金融操作難度,加上資金需求疲弱,放款難以成長,使得當前金融業資金去化面臨極大挑戰。
在這樣背景下,剛好政府為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擇定了「綠能科技」作為五大創新產業之一,金管會也宣布將綠色金融列為重要政策,鼓勵國內資金投入綠能產業。
金融業如果可以發展綠色金融,協助綠能科技產業取得資金,一方面可協助我國相關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又可消化過剩資金,並為銀行創造新商機,可說一舉兩得。銀行要如何協助自己與產業進行「綠化」?可分別從銀行放款與投資來看。
放款方面,主要是遵循「赤道原則」承作綠色貸款,也就是銀行在辦理授信時,要納入借款戶在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等,作為授信審核條件。
投資方面則秉持「社會責任投資」原則,在評估投資對象時,不只考量企業是否獲利,也要把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面向納入篩選原則。
銀行要成功發展綠色金融,除了基於金融業本身使命感與認知、及主管機關的要求外,最重要的是落實在執行面。
也就是必須加強人才培訓,組成專門團隊參與專案評估、綠色金融商品開發、環境風險管理等,也可透過內外部培訓方式,逐步增加人才儲備,或與國際綠色金融相關組織交流,進一步形成綠色組織文化。
發展綠色金融,讓銀行資金化為「綠」水長流,可謂利人利己。金融業一方面要從核心職能切入,發揮槓桿作用,形成更大正面力量,同時也能善盡社會責任,攜手產業,形塑台灣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華南金董事長吳當傑口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