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救高教 先從畢業生就業普查做起

近日教育部公布151個系所註冊率掛零以及143個科系因少子化申請停招。然細看兩份名單,以台大為例,減招的物理等7系與註冊率掛零系所並不一致。令人憂心減招政策反導致系所間「劣幣逐良幣」。

教育部公布的註冊率並不能充分反映就業市場供需的現狀。本文建議政府應該仿效新加坡政府的作法,對大學與碩士應屆畢業生進行薪水與失業率普查,並且將每一系所的結果上網公布讓學生選校時有知的權利,讓自由市場的力量加速淘汰與時代脫節或是教學欠佳的科系。教育主管單位也可以更公平客觀透明的用大數據來決定該裁減的大學與系所。

低薪是台灣近年經濟上難解的大問題。薪資水平取決於人才的供給和需求。與低薪同時存在的是有些高薪工作徵不到員工。這證明了如果教育可以為那些相對高薪的工作培養合適的人才,社會新鮮人的薪水不需要複雜的產業政策也可自然提高。然而高中生甚至碩士入學生選校選系時的資訊,並沒隨著網路發達而與時俱進。

大數據供選系參考

學生們並不知道每一個系所畢業後的平均薪水、學以致用的機率與開始工作後的利弊得失。也因此政府應該與人力銀行合作進行普查或是大規模抽樣調查各大學與各科系的薪水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以新加坡為例,政府每年年底會對當年7月畢業的應屆畢業生全面普查薪資與就業狀況(Graduate Employment Survey)。每一所大學的普查結果會做成一個文件檔公布在網路上讓任何人很輕易地下載瀏覽。問卷結果提供了學生、大學管理階層,還有新加坡政府掌握人才培育的動態。以南洋理工大學2015年的結果為例,實用性高的科系也可能會面臨低薪與高失業率;心理系的失業率最高,而中醫系的平均薪資最低 (仍高達台幣63K);在工學院各系之中,生物科技狀似最具有未來性,可是相關科系畢業生的起薪與失業率連年都比平均差,這暗示了新加坡政府相關產業與教育政策需要調整。

無大數據統計,我們不會知道就業趨勢與風向轉變,也無從得知哪些科系是年輕人低薪與高失業率的禍首。現在面臨一定要縮減大學名額,知道各系的就業狀況變得格外重要。政府若是盲目減系,很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台灣年輕人的生產力與薪資。

為國培養就業人才

反對本文者可能會說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或強調某些科系可訓練出學生虛無縹緲的超能力,例如領導力、創意與獨立思考。大多數持這種看法的「浪漫型歐洲先進國家」都苦無良方降低年輕人百分之幾十的失業率。反過來問,如果大學不為國家培養就業人才又為何需要花4年念大學?德國的技職教育才是避過這種世代災難的良方。

新加坡的高生產力一部分也歸功於華人務實與沒有唯有讀書高的心態。400多萬人口的新加坡只有5間滿是國際學生的大學。繳交一大筆學費花4年充滿活力的光陰討論抽象名詞跟冥想無用的知識,聽起來不是現代化大學教育,就算某些課程可有些許神效,學生需要花長達4年去學嗎?有這些神奇功效的科系的畢業生也應該會成為企業的高薪幹部而不會拉低平均薪資、變成失業率上的小分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