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物價漲、服務滅、非典就業增加

勞動新制上路,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一例一休」本意是希望給勞工更好的生活,但因事前評估不足、事後因應沒到位,勞工未必有感;而且,由於企業人力成本提高,廠商可能調漲售價、縮減營運時間、減少獎金或僱用非典型工作者等,所以勞工薪資不一定會增加,但可能因物價上漲及縮減服務而受到影響。


孫明德強調,勞動新制效應正要開始,客運、零售、餐飲業等可能漲價,郵政、醫療、鐵路、客運業等可能縮減服務,政府要趕快因應以減少民怨。此外,經過此次經驗,政府對於今年要推動政策,包括電業自由化、年金改革等,現在就要趕快評估,以減輕可能的負面影響。


問:勞動新制陸續上路,加上基本工資調漲,對企業的影響為何?
答:目前製造業加班費占薪資比重約五.八%,很多製造業都會受到影響,以橡膠製品製造、木竹製品製造、機械設備製造及電子零組件等影響較大,因為這些行業的加班費占比較高,估計橡膠製品製造業加班費占比由七.八%增至最高十二.六%、機械設備製造由六.八%增至十一.一%。


不過,製造業可透過排班、自動化方式因應,且可進行國內外產能調整;服務業的加班費占比雖僅一.七%,但無法進行產能調整,且不同行業加班費占比落差大,加上不少與民生相關,服務業反而是重災區。例如公共汽車客運業加班費占比達十一.二%,未來可能提高至十七.七%,等於一百元薪資有近十八元是加班費。


企業成本 一年至少增加1136億

台經院估算,一例一休上路後,整體產業每月將增加成本八十一.七億元,一年增加九八○億,其中製造業每月增五十二.九億,以電子零組件增十七.二億最多;服務業則增加二十四.六億,以醫療保健增四.五億、批發業四.二億最多;此外,特休假增加、沒休完要給錢,估計一年增加一五六億。兩者合計,企業一年增加成本約一一三六億元,這還未計入基本工資調漲的影響。


問:企業將如何因應勞動新制?
答:有的廠商可能將加班費與獎金挪移,既然加班費增加,獎金就少發一點,有的乾脆減少加班或縮減調薪幅度;有的廠商可能正職遇缺不補、多用非典型工作者,像醫療保健、量販流通等。現在非典型就業增加,愈來愈多人找不到正職工作,只能找派遣或part-time(部分工時)工作,未來廠商可能僱用更多非典型工作者。
另一種做法是調漲售價,像超商、餐飲業等採用時薪比較多,加班費增加、基本工資調漲、又有一例一休跟特休假調整,加起來可能受不了,若品牌知名度較高、議價能力較強,就可能漲價。最近油價在漲,現在人力成本又提高,今年上半年要特別小心物價上漲。
還有就是調整營運時間,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店可能減少,客運則可能縮減班次,減少服務以降低成本。這個勞基法就是要大家朝九晚五,把每個人都當成工廠作業員,但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工廠作業模式,所以影響層面相當大。


問:勞動新制對勞工的實質影響為何?
答:一例一休的本意是希望給勞工更好的生活,休假多給一點、加班多給錢,但這個政策事前評估、事後因應沒有到位,休假確實比以前多、比以前有制度,但就像每次基本工資加個滷蛋,多幾天假,勞工未必真的有感。社會新鮮人多給幾天特休,若工作沒前景、工作環境不好,有什麼意義?多三天假或七天假,數字上是豐滿的、現實上是骨感的。

勞工受惠有限 生活影響有感

勞動新制上路後,有的廠商可能因加班費增加而減少獎金,有的可能多用非典型工作者,所以薪資不一定會增加。非典型就業不一定都不好,若喜歡生活自由自在,不想整天上班,自己選擇非典型工作,那就還好;但若找不到正職工作而被迫選擇非典型工作,就算多三天假也不會快樂,因為非典型工作比較沒有歸屬感,對工作的滿足感不會太高。


問:最近部分業者陸續調漲售價,工商團體認為勞動新制的衝擊大於油價雙漲,您的看法為何?
答:目前還很難說,勞動新制造成企業成本上升,但跟油電雙漲不太一樣,油電雙漲直接漲在成本,跑都跑不掉;但加班費可以挪移,從獎金挪過來或不要加班,找part-time的來,但總薪資沒有增加。


另外,企業也可加速自動化以降低人力成本,所以勞動新制是有調整方式的,不像油電雙漲是非用不可,最多減少一點用量。不過,每個行業的人力跟能源成本不同,部分業者可能覺得勞動新制比油價雙漲影響更大,例如客運業。


問:國內景氣復甦步調是否會被勞動新制打亂?
答:勞動新制可能讓企業增加成本一千多億元,占GDP約○.六%,但廠商有很多調整方式,不一定是一千億;而且,只要台積電、大立光多賣一些,一千億就回來了,所以不一定會拖慢景氣復甦;勞動新制對某些產業影響特別大,對整個台灣的影響應不是那麼大。何況,若可帶動物價溫和上漲,對景氣復甦是有幫助的;若利率跟著上升,對依賴退休金、存款過活的人,也是好事。


不過,物價上漲會有民怨,若是溫和上漲,可能大家不會罵很兇,但如果超商開了第一槍,營業時間縮短、商品又漲價,就會讓民眾感覺不舒服。另外,郵局週六不營業,醫院可能人力不足,公車票也可能調漲,像郵政、醫療、客運等,這些跟民生息息相關的,政府要特別去做一些補強的工作,以減少民怨。


目前看來,今年及明年上半年,經濟情況都是溫溫的,不至於太好,今年川普上任,哪能一上任就讓美國有多好;何況,美國今年好還不夠,因為中國還不行,中國下半年才要召開十九大,慢慢把領導班子換掉,明年下半年才可能推出刺激政策。這段時間景氣往上,只是因為前年基期太低,大規模復甦不用那麼期待,但景氣也不會因一例一休而瓦解,沒那麼嚴重。


問:勞動新制效應開始發酵,政府應如何因應?
答:政府之前只怕一例一休在立法院不過,一例一休實施後,才發現事前評估沒有到位,目前看到的資訊,只有勞動部長前幾天在立法院講了九百多億元的數字,但哪個行業多、哪個行業少?什麼行業以什麼方式因應?都沒有提。

年改、電業法衝擊 提早因應

勞動新制因應措施事前就應該研擬,但現在政府連企業的因應方式都搞不清楚,如何提出政府的完整配套?事前沒有評估、事後當然沒對策,所以就是各行各業自己找方法。政府推動一項政策,對企業及民眾造成影響就要思考如何因應;例如,客運要砍路線或減班,這條路線上的居民會不方便,交通部是否協調當地用免費社區巴士去補足?如果政府推動政策只是壓在立法院是否通過,通過的後果讓民眾與企業自行調整,這不是好的做法。


蔡總統還有好多政策想推,包括年金改革、電業自由化等,如果政府事前評估與事後因應都跟一例一休一樣,大家對立法及施政品質會沒有信心。經過一例一休的經驗,政府對今年要通過的政策,尤其與企業及民眾息息相關的電業法跟年金改革,現在就要趕快進行評估,以減輕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資料來源: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676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